“乡音”是一枚镌刻在人们身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水浒传》的语言有华北方言、西北方言、江浙吴方言,也烙上盐城方言的印记。
文学艺术实质上就是语言的艺术,《水浒传》的语言之所以无与伦比是因为它完全是人民群众的语言,而人民群众的语言是最生动活泼、最丰富多彩的语言,所以我们从经典名著《水浒传》中,能看到在其他书中所看不到的妙趣横生的谚语,一针见血的快语,一字传神的睿语,巧极返拙的呆语,骂出个性的詈语,幽默诙谐的趣语,气吞山河的壮语,迷离闪烁的禅语,敏慧机智的警语,酒香四溢的醉语等等,毫不夸张地说,《水浒传》是集我们民族优美语言之大成的奇书,是我们民族语言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丰碑,是我们民族语言之大观。
01
(资料图片)
从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看“团团”“夹沟”“这早晚”“摸不着”“好似”的盐城大丰口语运用
在《施耐庵故里水浒史迹考》一文中,笔者写到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十五里庙与马家舍是《水浒传》上山神庙与草料场的原型,仿佛施耐庵写(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是照着这里的风物地理、方言土语说的。今用高得地图导航,白驹镇以东十五里许确有十五里庙,施耐庵的笔下“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关于“常例钱”,《草木子》卷四《杂俎篇》:“元朝末年,官贪吏污……管事而索,曰常例钱。”
当被逼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来到沧州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四起”“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黄河以北风雪山神庙时,这里应该是“炕”而不是“床”,不在意暴露了作者是南方人。南人睡床,北人睡炕,这是“南床北炕”。施耐庵写道:“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 “团团”,是周围的意思,类似的说法大丰方言还有“家后团团”,表示房子四周。《辞海》“团团”有三种解释:一是圆貌。《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引申为肥胖圆满貌。欧阳询《嘲长孙无忌》诗:“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二是周匝貌。如:团团围住。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三是凝聚貌。江淹《刘文学桢感怀》诗:“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大丰方言的“团团”含意与第二种解释相近:“周匝貌”。
林冲在草料场服刑时,大雪压塌了草厅,林冲只好到路边的小庙暂歇。这庙是小庙,又牵出小街夹巷。”夹巷:指两幢房屋之间的空档,狭小的巷道。还是第十回: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早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回。”串场河沿线小镇差不多都有夹巷,甚至新近开街的伍佑珠溪古镇还有夹沟(珠溪)。“团团”一词还可见于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宋江来到还道村时,“原来团团都是高山峻岭,山下一遭涧水,中间单单只一条路。”
“这早晚”,《辞海》无此词条,是此刻、这时候的意思。在大丰方言中,与“这晚”(不是“这天晚上”而是“这时候”)差不多。也有“那早晚”的说法,表示那个时候,以前的意思。第十回,林冲刚想开门去草料场救火,听到门外有人说话,其中有人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
“摸不着”,是说不准、摸不准、料不定的意思。第十回:“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侯,他肯便罢?做出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的是’。”
“好似”,此处有“比……好”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胜过”的意思。此用法相似的大丰方言还有“强似”“不亚似”(比……不着)“坏似”(比……坏,不如)等。第十回:“(林冲)对他夫妻两个说道:‘今日管营拨我去大军草料场管事,却如何?’李小二道:‘这个差使,又好似天王堂。哪里收草料时,有些常例钱钞。入学不使钱时,不能勾这差使。’”
第十回文末点明水浒地理:蓼儿洼内前后摆数千只战舰艨艟,水浒寨中左右列百十个英雄好汉。
02
从押送金银担、智取生辰纲看“巴”“却似”“日里”“一了”“行货”的盐城大丰方言使用
在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风》中,可以看到杨志、谢都管、两个虞侯监押着生辰纲,一行十五人赶路赴东京。天气酷热,碰到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七星聚义”。这事发生在黄泥冈,与盐城上冈、伍佑、便仓、白驹一线的海边东冈相仿佛,屡屡发生的是“唱上冈子来”“走上冈子来”“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至今盐城乡镇的地名,除了龙冈、大冈,还有上冈)。这时出现两个“巴”: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巴”是什么意思,《辞海》解释,本意是巴望,急切地盼望。例句:旧时小孩巴过年有好吃的。而在《水浒传》第十六回,此处的“巴”的意思是“爬”。“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气喘急急,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在同一回里:“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这里“却似”“日里”是大丰方言。“却似”,在大丰方言中同“像是”“的确是”“像似”,是好比、相当于的意思,是不能用“却好像”来解释的。“日里”是白天的意思,大丰方言里常讲“日里”“日徕”,都是一个意思。
同在这一回里,黄泥冈的松树林里杨志看到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他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后来,白日鼠白胜挑着酒桶来的,他说:“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这里出现两个词语“一了”“行货”是大丰方言。“行货”,一桩买卖叫一个“行货”,也解释为通过正常途径进出口和销售的货物,与“水货”相对。第三十一回:“我们张得一个好行货在这里了。”《辞海》解释:一是商品;货物。《水浒传》第三回:“见这市井闹热,人烟辏集,车马并驰,一百二十行经商买卖诸物行货都有。”二是质量差的货物。《新方言·释言》:“今吴、越谓器物楛窳为行货。”楛窳,粗糙恶劣。 “一了”是“本来、最初”的意思,犹言“一向、向来”之意。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路过黄泥冈,晁盖他们跟白胜有一道对话,是故意大声说给杨志等人听的。“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03
从吃喝拉撒睡、东西南北中等日常用语,可以看出盐城大丰方言在《水浒传》的普遍运用,产生了不一样的语言效果
噇(chuang,第二声):毫无节制地大吃大喝。现泛指吃,含贬意,多用于小孩,偶尔也用于大人。第四回,鲁智深首次吃了醉酒回寺,门子拦着他骂道:“你是佛家弟子,如何噇得烂醉了上山来。”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中,晁盖冒认刘唐作外甥,骂刘唐道:“畜生!你却不径来见我,且在路上贪噇这口黄汤”。
吃:喝酒、喝茶的“喝”通称“吃”,以示文雅。第三回:茶博士问道:“客官吃甚茶?”史进道:“吃个泡茶。”第十五回:吴用道:“一同和二哥去吃杯酒。”阮小七道:“小人也欲和教授吃杯酒,只是一向不曾见面。”当然大丰人还将抽香烟说成“吃香烟”。
掼:时下苏皖等省流行两副朴克的游戏“掼蛋”,还有一个“掼蛋网”,实际《水浒传》上也有这个字,第二十六回:“武松左手提了人头,右手拔出尖刀,挑开帘子,钻将入来,把那妇人头望西门庆脸上掼将来”。其实大丰方言中,掼读音是Kuan,第四声,扔的意思。“掼弹”是扔炸弹的意思,现在建设和谐社会、反对恐怖主义,当然只得将“炸弹”的“弹”,改成“鸡蛋”的“蛋”。
跐(音ci,第一声),是脚底滑动、踩上又滑一段的意思。仅江淮地区兼有踩、滑二连续动作。第二十二回:“宋江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跐在火锨柄上;把那火锨里炭火都揿在那汉脸上”。北方话跐,有CI二音(第一声、第三声)。一般北方话只有踩义,无滑义。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头上顶的是瓦片,脚下跐的是砖地。”
活泛:是灵活、活络的意思,一般指动作麻利、手脚灵活,可引伸为“能说会道”(嘴头子活泛)。第七回,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后,一天使禅杖给从泼皮看,“智深正使得活泛。”
展布:即抹布。第七十五回,活阎罗倒船偷御中酒:“阮小七叫上水手来,舀了舱里来,把展布都拭抹了。”
省得:音xǐng de,是晓得、知道的意思。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时,叫军健大热天早上睡觉,高温期间赶路,为的是避开强盗打劫。众军汉不解,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
艎(huang)板:是里下河人对船的盖舱板的特殊称呼,只流行于里下河船民渔民中,别处都称盖舱板。第三十七回,船火儿夜闹浔阳江中:“艎板底下摸出那把明晃晃的板刀来。”
样范:是模样、样子的意思。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中:卢俊义家当直的说李逵,“走又走的没样范”。
猴急:是心急、着急之意,第二十一回:“我猴急了,要寻孤老,一地里不见他。”
孤老:古时指女人婚外关系中所结识的男人,女人所私通的人,包括嫖客、姘夫等。妓女称嫖客也为孤老,明代张自烈《正字通》:“娼妓谓游婿曰婟嫪”。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今谚谓女所私人曰婟嫪,俗作孤老。”因避免与“孤独的老人”发生歧义,故多写作“姑佬”。第二十一回,“只要孤老不出门,花言巧语弄精神。”街坊都道:“唐二哥,你寻谁,这般忙?”唐牛儿道:“我喉急了,要寻孤老,一地里不见他。”
捽(zuo),是揪、抓的意思,大丰话的跑音读作zao。第二十六回,武松在狮子桥下酒楼前,“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
没脚蟹:没有脚的螃蟹,比喻无活动能力者,孤苦无助的人。第二十六回:潘金莲道:“亏杀了这个干娘!我又是个没脚蟹,不是这个干娘,邻舍家谁肯来帮我!”
腌臜(a za):邋遢,不干净;心里烦恼难受,不痛快。有时候还连用“腌腌臜臜”。第九十五回,乔冽对安定州库吏道:“打死你这污滥腌臜,也与库藏除了一蠹!”第六十六回,“孔明披着头发,身穿羊皮破衣,右手拄一条杖子,左手拿个碗,腌腌臜臜,在那里求乞。”
施耐庵也用到了他生活的城市,江南一带的谚语、俗语:第二十三回:王婆道:“不要忘了许我的十两银子!”西门庆道:“‘但得一片橘皮吃,莫便忘了洞庭湖。’这条计几时可行?”
北方的西门庆谈到江南的洞庭湖。宋时江南洞庭东山(今苏州东山)橘已誉满中原。《苏舜钦集》:“震泽(太湖)有峰七十二,唯洞庭称雄,期间民俗淳朴,以橘柚为常产”。
江浙一带的俗语:第二十四回:武大道:“含鸟猢狲,倒骂得我好!我的老婆又不偷汉子,我如何是鸭?”郓哥、武大嘴里出现嘲讽妻子偷汉的男人为“鸭”的江浙方言。以上两则江浙方言从山东土著的口中蹦出,恐怕不能说是西门庆、郓哥、武大到过江浙地区学会的。
此外,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的歇后语有:“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梁山上的军师——吴(无)用”,等等。
一般说来,汉语包括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方言的):北方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闽南、闽北)、粤语等,江淮方言属北方官话,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即淮河流域与长江中下游。北方方言包括四大块(即四大次方言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施耐庵家乡的盐城市大丰方言属江淮方言下江官话泰如片(盐城方言属江淮方言下江官话洪巢片,有相通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四乡语音各异:同是泰人,而四乡之语音各异,即可别其产地。
赵渔亭《海陵竹枝词》云:东路人来买稿子,南路人邀过瓦家。忽逢西北乡农到,醒得连称笑语哗”。意即,东乡里的人称东西叫“稿子”,南路人称“我”为“瓦”,“我家”称作“瓦家”。西北乡的人称“晓得”音“醒得”。“稿子”其实是古语言“杲昃”(gao ze),分别语出《诗经》和《易经》,日出东方为杲,日落西方为昃,“杲昃”被用来借指东西方位,再引申泛指任何物事的“东西”,生活中的通泰方言已讹音为“稿子”(gao zi)。
盐城境域本是古代东方民族“淮夷”的聚集地,随着淮夷地部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语言也相互交融,到汉代已然变成汉语方言中的一种。盐城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部分,盐城方言的最初面貌应该在永嘉之后基本奠定。
04
梁山好汉为什么讲一口“盐城话”?原来施耐庵是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
当下学校教科书和《辞海》等工具书介绍“施耐庵”辞条,不是错的就是语焉不详。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首批十部作品之一、我国第一部长篇人物传记《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201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这样介绍“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泰州海陵县白驹场(今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人,名彦端,又名肇瑞,字子安。父亲施元德字长卿,母亲卞淑贞,与苏州枫桥迁盐城东溟(便仓)卞氏为同一支。妻季氏、申氏,生子让,字以谦。
据《施让墓志铭》记载:“鼻祖世居扬之兴化,后徙海陵白驹”。相传为舟人之子,出生于白场场街市(今大丰区白驹镇)、8岁入白驹场北宝寺读书,13岁转入苏州浒墅关私塾读书,19岁中秀才,29岁,为元至顺辛未赐进士出身,曾经国子监司业刘本善推荐,任山东郓城县训导,得以遍搜梁山英雄轶事。后官钱塘二载,因不合当道权贵辞官。1353年白驹场张士诚起义反元,次年在高邮建国号曰周,1356年在苏州定都称吴王,施耐庵与表弟卞元亨一起入士诚幕,为张士诚盐民起义谋划,张因之势炽。不久张士诚囿于时事,诈降元朝;贪于逸乐,偏安一隅。施与好友鲁渊、刘亮等辞去,施作套曲《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张兵败前,施即流寓江阴祝塘大宅里徐麒家等,为塾师,旋迁兴化与顾逖有赠答诗,还白驹场,隐居不出,“感时政陵夷”,著《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遣怀,“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核对,以正亥鱼。其所得力于弟子罗贯中者为尤多。”为避朱元璋之征,蛰居淮安,病殁于此,就地蒿葬。数十年后,其孙文昱(字述元)“家道炽盛逾旧”,始迁祖遗骨葬于白驹场西落湖(今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淮安王道生撰写《施耐庵墓志》,至今施氏子孙在苏北串场河两岸兴化、大丰等地繁衍至25代。据出土的施廷佐墓志铭记载“(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播浙”,与早先传世的明清笔记记载“钱塘施耐庵”“元人武林施某”所述的时间、地望相吻合。
因为施耐庵是盐城白驹人,所以他在创作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时让梁山好汉、水浒英雄讲了一口盐城方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地下河地区的水边生活的地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打上了时代和地域的印记。
浦玉生
(2023年盐城市社科课题立项项目,课题编号23skC145,课题组成员:浦玉生、施长华、浦海涅、任虹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