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我终于不用流浪了!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我都胖了......”陕西省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近日回访看望王晓(化名)时,他说话虽然仍不太利索,但也难掩激动。

关于王晓的救助故事要从去年12月31日说起。当时,一位蓬头垢面、口齿不清的老人来到西安市救助管理站求助,工作人员帮他洗澡、理发,为他换上新衣服,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老人偶尔蹦出几个模糊的字句,但对身份甄别意义不大。工作人员便迅速利用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发布寻亲信息,并在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系统进行人脸识别,但都一无所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工作人员始终耐心细致地为他服务,端饭、洗衣、理发、洗澡……平日里也积极引导老人沟通交流,帮助老人调整心态。工作人员无微不至地照顾逐渐打动了王晓,在一次偶然的交流中,王晓提到自己似乎曾在西咸新区居住。工作人员马上开展信息甄别,所在社区却答复查无此人,寻亲工作也再次陷入僵局。

在后来的一次交流中,王晓老人的口中蹦出了“玉林”两个字,寻亲工作人员紧紧抓住这一线索,加强与老人的沟通。在随后的交谈中,“广西”、“玉林”、“大塘村”三个词在老人口中交叉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工作人员与当地政府核实后,王晓的身份终于有了眉目,但最终确认,王晓的户籍早已从玉林市外迁,当地的亲属仅有侄子和侄媳。遗憾的是,他们均不愿意接收老人,寻亲安置工作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在工作人员迷茫之际,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公安人像比对结果出来了!结果显示,王晓户籍地为西安市未央区信托公司07号,单人独户。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其所在街道社区和公司,了解到王晓6岁左右和母亲一起从广西来到西安,成年后常年在西安务工,一直未婚,如今在西安已无任何亲属。在掌握这些信息后,经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积极协调,王晓拿到了新补办的户口本、身份证,最终被妥善安置在未央区未央宫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像这样的寻亲故事,已在西安市救助管理站上演过很多次。针对受助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核心不仅仅只是提供生活照料,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灵上的抚慰,为他们照亮回家的道路,让受助的老人能安享晚年。近年来,随着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完善,西安市救助管理站系统总结出了“3+2+1”寻亲工作法(“3”是指通过人工问询甄别、在全国救助寻亲网和“今日头条”平台发布信息等方式,实现滞留人员寻亲信息发布全覆盖;“2”是指通过与公安部门、公益组织及爱心人士协同合作,对疑似线索追踪到底,实现寻亲精准化;“1”是指联合受助人员可能户籍地政府部门、公安机关、救助管理机构、地方公益组织共同提升寻亲靶向性)。在这些高效寻亲举措的加持下,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归家也有了更多的希望。流浪乞讨人员关于故乡的记忆是模糊的,犹如破碎的拼图,不知何时才能将它拼凑完整。但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信念是坚定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帮每一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让他们能早日与家人团聚。

原标题:《西安市救助管理站倾心助寻亲 让流浪老人拥有温暖归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