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潮涌,但引起潮涌的也许并不是风,而是惯于“拿捏”地球的太阳和月亮。


(资料图片)

据广州市五羊天象馆,7月4日13时前后,广州珠江将出现今年以来潮水最大、潮位最高的天文大潮,且此次大潮将持续到7月6日。

那么,什么是天文大潮?今年的“天文大潮”是怎样形成的?“大潮”到底有多“大”?本期南都新知带你“观”一“观”。

什么是“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属于正常的潮汐现象,是由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导致的海面水位周期性升降的现象。

不过,这中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月球的引潮力。别看它比太阳个头小,引潮力却比太阳高了约2.17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离地球近。

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以同一个方向时(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即朔日和望日),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叠加,形成“大潮”;而当太阳、地球和月球成直角时,月球的引力将受到削弱,形成“小潮”。

所以民间有句话说“初一十五看大潮”,就是这个原因。

潮汐的形成示意图。

不过,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也就是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

本次珠江天文大潮也发生在望日(7月3日,农历十六)后。根据五羊天象馆相关专家推断,高潮位分别在7月4日13时前后、7月5日13时50分前后、7月6日14时30分前后。7月6日后,珠江广州河段潮位将明显回落。

今年的天文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本次珠江天文大潮的来头可不仅仅是上文所说太阳和月亮合力引发这么简单,它的背后是潮汐“三巨头”,它们共同助力天文大潮的形成。

一是“回归大潮”。7月3日9时27分,月球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整个亮月面对着地球,形成“满月(望月)”月相。另外,此时月球正位于地球南纬27°51’的上空,是17年来满月第一次运行到南半球的最南位置,此时的月球能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地吸引潮汐的“注意”。

二是“朔望大潮”。7月3日19时39分(望),月球、地球和太阳三点连成一条直线,太阳引潮力赋能月球,再加上月球的“拉扯”,潮水就涌起来了。

三是“近地大潮”。7月5日6时25分,月球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到达近地点与地球“面基”,两者相距仅360149千米(地月平均距离384403.9千米),月球引潮力最大,同时月亮的视直径达到33.2角分,比太阳全年任何时候的视直径都大。

说了潮汐“三巨头”,我们再从珠江身上找原因。

此时的广州珠江流域正处于丰水期,上游江水向东下泄,下游潮水向西上溯,从而把水位推向今年以来的最巅峰。

“大潮”到底有多“大”?

怎么衡量一个潮有多大呢?想想瀑布,瀑布的大指的是落差大、水量大,同比,潮汐的大也不例外。

夏季的珠江水量自然不用说,那么潮汐的落差又如何叫“大”呢?

潮差,是指相邻的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差。平日,广州珠江和香港海域的平均潮差只有1米左右,而此次天文大潮的最大潮差据预测能达到约2.5米。

“观潮”也需注意安全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观潮”传统,但潮汐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隐藏在华丽外表下的“暗黑杀手”。游客因观潮遇险,媒体时有报道。

在特定环境下,天文大潮还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比如2022年6月,正处于“龙舟水”时节的广州遇上百年一遇天文大潮,在本地降水、上游来水等因素影响下,珠江潮位白天全面超警,广州中心城区一度出现最高超警1.1米的高潮位,珠江水漫过多个亲水平台并倒灌至临江低洼地区。

2022年6月,广州遇百年一遇天文大潮,珠江水上涨,淹没江边人行道。南都拍客资料图

不过,结合现有天气预报,五羊天象馆相关专家认为本次天文大潮不会给广州带来大的危害,但从防备的角度,建议广州临江低洼的地方做一些防浸措施;同时建议届时有计划前往江边观潮的市民游客遵守秩序,服从现场管理,勿翻越围蔽设施。

【知多D】

钱塘江大潮如何形成?

说到天文大潮,就不能不提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它与亚马孙河强涌潮河流、恒河强涌潮河流并称为“世界三大潮奇观”。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钱塘江大潮的出现除了太阳月亮的合力拉扯,还与钱塘江的地理环境有关。钱塘江河道在临近出海口急剧变窄抬高,从而导致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形成了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貌,再有江口巨大的拦门沙坎,潮水涌进后遇到强大阻力,潮头只能顺势上涨。前浪遭遏,后浪又上,波推波,浪迭浪,潮水呼啸奔腾,排山倒海般汹涌而来,蔚为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杭州湾是典型的喇叭形状的河口湾。

钱塘江潮水经过江东大桥。新华社资料图

整合:刘兰兰 实习生 杨楠

美编:林泳希

资料来源:广州市五羊天象馆、中国气象局、科普中国、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