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22日傍晚,位于新野县上港乡瓦亭陂村的富彬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人来人往,他们是专业社聘请的30多名员工,专业采收“豆虫”产品的。热风连连,热浪滚滚,但挡不住员工们工作的热情,大家来到黄豆地边,开始了一夜的工作。
“豆虫”,学名“豆天娥”,其幼虫被称为豆虫,是一种以吃豆叶、喝甘露为主的软体小动物。它高蛋白低脂肪,富有7种人体无法合成的氨基酸,是驱寒养胃的天然绿色保健珍品。通过加工,其蛋白产品广泛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前景广阔。2022年,富彬养殖专业社引进种植豆虫,给合作社带来了很大的收益,每亩投资2000元,可收入7000多元,试养一次性成功。2023年,专业社扩大规模,在当地租地160多亩,全部养殖“豆虫”,希望有更多的收入。专业社在5月下旬种植黄豆,在6月上旬再种黄豆苗,每年可种两茬,收获两季。
“豆虫”的养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等到黄豆叶长成后,便在豆叶背部放置虫卵,用订书针固定好,等待幼虫出现。在此期间,专业社购置一批防鸟网,以防止食虫鸟类的攻击。种植豆虫采用的是“双绑”机制,农户出租田地,或以耕地现金入股,收获后按入股多少分红。平时在专业社上班,干一些除草、浇水、排涝、布置防鸟网等工作,每人每天70元的待遇,专业社绑定龙头企业。专业社和漯河市、连云港市等加工厂取得联系,平时技术指导,收获时到现场采收,以质论价。特别是订立合同,承包回收,给了专业社和群众一颗“定心丸”。
专业社总经理张富彬说:“其实豆虫很好养殖,白天,豆虫爬在黄豆叶背面,到夜晚是豆虫的天下,它们爬到叶面上,尽情地吃豆秧,茁壮成长。每亩地能生长出200斤的豆虫,一次性采收不完,留下小虫,继续养殖,待到其长足5—6公分时,即可采收。形势好的话,每50个豆虫为一斤,可售25元—30元,这样亩产260斤,效益可达7000元,160多亩的豆虫将是100多万元的收成,怎能不动心呢?”
夜幕降临,员工们头戴紫外线灯,在豆田采收豆虫,说来也神奇,紫外灯下,豆虫呈胖乎乎、浑身散发成紫光的样子,很是可爱。员工们一手一个,采收极快,3个小时便收获1000多斤,收入3.31万元,收到了今年的第一笔养殖款,专业社和群众都非常高兴。随后,恒温恒湿车拉上豆虫,连夜赶往漯河市。
关于下一步生产,张富彬总经理说:“一是先学会虫卵的培育,这将是一大笔收入。二是再扩大种植面积,专业社发展到500亩,群众发展到2000亩,成为一项产业,让小‘豆虫’拱出群众致富路,小产业带来大收入。三是立即到连云港学习加工技术,这是产业的核心,掌握了核心技术,就能同外商谈,让内地的小豆虫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独立自主发展豆虫产业。”张富斌信心满满。(薛小磊 崔国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