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桂林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5日起调整通知存款、协定存款产品利率。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将上述两类存款产品纳入自律上限调整,意在规范存款定价的无序竞争,进一步缓解商业银行息差压力,控制银行负债成本,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资料图】
调整部分存款产品利率
目前,已有平安银行、桂林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调整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产品利率。
平安银行12日宣布自5月15日起,该行杭州、宁波、温州分行5万及以上起存金额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调整为0.95%、1.5%,较基准利率上浮15个基点,南京、无锡等分行5万及以上起存金额1天和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调整为1%、1.55%,较基准利率上浮20个基点。
记者获悉,此次利率调整是由于银行此前收到监管部门通知,要求控制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加点上限。其中,国有大行加点上限不能超过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超过20个基点。
据了解,当前协定存款、1天期通知存款、7天期通知存款基准利率分别为1.15%、0.8%、1.35%。从目前部分银行发布的公告来看,调整后的利率加点均控制在监管部门要求的区间。
规范高息揽储产品
据了解,长期以来,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因其灵活性较强且利率上浮后远高于活期产品,成为不少银行的揽储利器。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都具有类活期存款的特征,但在实际情况中利率却远高于活期存款,属于变相高息揽储,因此本次主要对这类产品进行规范。
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在实际运行中,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普遍存在高息的情况。作为高流动性的存款产品,个别中小银行协定存款利率甚至达到2%,接近或高于1年定期存款利率。
某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调整了挺好的,各家银行同类业务的利率差距明显缩小了,拉存款时候大家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线了。”
负债成本管控逐步增强
银行负债成本管控正在逐步增强,缓解息差压力、压降存款成本仍是大势所趋,更有助于资金流动起来投入实体经济。
招商银行一位公司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控制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统一利率上浮上限,规范市场竞争,把银行负债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二是,鼓励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地方。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考虑到存量贷款重定价等影响,2023年银行息差压力增大,控制存款成本成为当务之急,中小银行或有动力主动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关键词: